配资交易股票网 电动汽车召回以软件升级为主,修改软件程序可以解决硬件故障吗?
近日,一则有关MINI COOPER SE的召回引起汽车爱好者们的热议。
该品牌将全球召回超过14万辆上述车型,究其原因是高压电池或高压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导致故障的原因有多种;在故障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短路,结果很有可能出现电池过热并造成热失控(自燃)。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车辆停车状态下,也是MINI品牌将对车辆进行软件升级。该软件包括一个系统诊断功能,可以检测到高压电池的故障;发现故障后可以将其放电至30%以内,这是目前公开资料里看到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解决方案,高压电池或高压系统可能出现故障,而解决方案似乎是多出一套“发现故障”而非“解决故障”的程序。即便是“发现故障”之后可以通过放电的方式避免出现电池过热等极端情况,可是故障依然存在;所以这个方案就像是给一个有心疾的人的口袋里随时塞上一包速效,等待“发病”的时候先用速效,后续再讨论采用什么方案来根除问题。
是不是呢?
看起来似乎是这样。
合理的解决方案似乎应当是逐一检测这批问题车,找出其中高压电池或高压系统有隐患的车辆,之后更换动力电池电芯或总成、以及高压电控系统——一定不是养痈遗患!而这样的方案看起来就像是养痈遗患。
并非个例
在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召回信息里,截止目前几乎没有看到过直接更换电机、电控或动力电池组总成的解决方案。大多数召回都是以软件系统升级,甚至是远程系统升级(OTA)的方式来解决。
如果只是系统的问题那么软件升级自然没有问题。
可是有些典型的硬件故障也会选择以软件升级的方案来解决。
比如某品牌的车辆在一个周期内出现多例自燃事故,故障是动力电池在高频率使用高压快充之后出现大量锂枝晶,结果自然会导致短路起火。而解决方案还是升级系统,从而改变散热功率和充电功率,或者限制部分动力电池的正常使用,这样的方案能从根本上解决故障吗?这是典型的掩耳盗铃。
然而能采用上述方案去召回的电动汽车还算靠谱,据说还有部分品牌的车辆是通过“偷偷的升级系统”来限制三电,根本不以召回的渠道告知车主。
为何会如此?
或许这就是电动汽车的常态。
威胜信息融资融券信息显示,融资方面,当日融资买入403.5万元,融资偿还181.65万元,融资净买入221.85万元。融券方面,融券卖出6600.0股,融券偿还3.79万股,融券余量59.89万股,融券余额2136.28万元。融资融券余额6194.84万元。近5日融资融券数据一览见下表:
天岳先进融资融券信息显示,融资方面,当日融资买入2269.35万元,融资偿还1949.41万元,融资净买入319.94万元。融券方面,融券卖出2.37万股,融券偿还1.23万股,融券余量25.37万股,融券余额1211.6万元。融资融券余额2.75亿元。近5日融资融券数据一览见下表:
因为电动汽车有可能导致车辆起火的关键总成是电控单元和动力电池组,电控往往是集成式。动力电池组的成本非常高,更换一组的代价动辄数万元!电控集成于一体的成本也很高。一旦因为电控单元而要更换电动机的话,车企要承担的代价也是相当夸张的。所以电动汽车制造商总喜欢用软件升级的方法来解决硬件故障,然而主要方法总会导致车辆的性能、续航和安全性能降低,至少会留有隐患,即便不留有隐患也实实在在的侵害了车主权益。
电动汽车应当禁止以修改软件程序的方法掩盖硬件故障,否则未来街头和巷尾、地上和地库的起火电动车会越来越多。